15岁的男孩沉迷手机,眼球结构严重变形,有视网膜穿孔或脱落的危险

进孩子的内心,我们才有机会帮助他们纠正恶习,走回正途。近,看到一则令人咋舌的新闻。在广东东莞,15岁的男孩小钧到医院去配眼镜,验光结果震惊了所有人。他眼睛超高度近视,已经达达2400多度。即便是超大号字体,他也要凑到15厘米以内才看得清楚。医生检查发现,小钧的眼球结构严重变形,正常人的眼球,前后长度是24mm,而小钧的眼球长度已经达到31.5mm了,就好像一个吹胀的气球,视网膜随时有穿孔或脱落的危险。小小年纪,为何会有如此高度的近视?小钧妈妈在采访中说道,孩子有先天性近视,因为害羞不愿意配戴眼镜,再加上近来疯狂沉迷手机游戏,度数才会直线式上涨。看似孩子不愿戴眼镜,深究到底,还是因为沉迷手机惹的祸。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太快,如今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它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却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并且逐年提升,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接近40%。”医生做过相关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玩十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玩20分钟手机,视力已经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30分钟手机,泪膜破裂时刻与干眼症患者类似。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常常会把手机给孩子,让他呆在一旁。殊不知,放纵孩子沉迷手机,你可能会轻松一时,却会后悔一世。沉迷手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去年8月的一个深夜,宁波妇儿医院的唐医生接到了两个让他倍感痛心的孩子。两个孩子,一个14岁,一个10岁,一个自残,一个自杀。14岁的小孟,喜欢用手机玩游戏,在被爸爸劝说责骂之后,转身冲进厨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的左腕狠狠砍了6刀。 小孟爸爸吓坏了,赶紧夺过菜刀,把孩子送到医院,庆幸没伤到大动脉,侥幸捡回一条命。 另一边,10岁的小童和姑姑在一起的时候,想玩手机,姑姑担心对眼睛不好,便拒绝了他的要求。 结果小男孩二话不说,转身打开窗户,决绝地从六楼跳了下去,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徒留一家人悲痛欲绝。短短几个小时,唐医生就亲眼见证了2个因为沉迷手机被毁掉的孩子,唐医生不禁感慨: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重视。 不让玩手机就自残、自杀,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可怕。 好奇心日报曾做过一次调查:你觉得新时代,蛊惑人心的毒品是什么? 其中票数高的就是,手机。 手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可怕了? 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经常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 日本的一份研究也表明:孩子每多玩一个小时手机,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放任孩子沉迷于手机,孩子总有一天会废掉。沉迷手机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沉迷于手机、电视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区别。克里斯塔基斯表示,孩子长时间把精力花在屏幕前,大脑的感官刺激会不足,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大脑,需要不断刺激,才能时刻保持健全。如果孩子大脑长期接受手机、电视的刺激,大脑中没有被刺激的部分就会慢慢萎缩,进而停止发育。

一位资深的高中班主任分析过班级的成绩单。结果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手机使用的频率成反比,使用手机越多的孩子,成绩就越容易受到影响。那些成绩严重退步,名次靠后的同学,几乎都有沉迷手机这一恶习,很大一部分同学会用手机玩游戏。另外,他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在手机的拥有率上,重点班远远低于普通班。 孩子沉迷于手机,在学习阶段会表现为各种学习障碍和各种自我管理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难以集中精神。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玩小游戏都是一种高刺激行为,长期接受高兴奋体验,不仅消耗大量时间,还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另一方面,沉迷手机还会占用宝贵的时间。 别的孩子课下拼命学习,沉迷手机的孩子想尽办法熬夜玩手机;别的孩子上课专心听讲,沉迷手机的孩子却胡思乱想,打盹等等,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所以,作为父母,趁孩子对手机还没有完全沉迷,趁还来得及纠正,请一定不要让孩子越陷越深。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这样做,孩子不生气还听话 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确实已经成为刚需品,孩子沉迷手机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似乎也没有办法做到。如何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又不影响亲子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 很多家长和优妈反映,不让孩子玩手机,他们会发脾气,不和父母说话,终不得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实际上,强行收走手机,不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弊大于利。强行收走手机之后,孩子会一直惦记着怎么拿到手机,无法心平气和地学习、写作业。

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玩手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四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分别是沟通情感需求,放松娱乐需求,个性时尚需求,了解信息的需求。 大部分孩子都是为了放松娱乐和寻求情感寄托,面对这种情况,好的办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们的需求。 

前一段时间,有位妈妈和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孩子特别喜欢聊qq和微信、看朋友圈,当时她很焦虑,后来我建议她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社团,孩子玩手机的次数果然慢慢减少了。还有一些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其实是为了娱乐和成就感,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室外体育或者竞技运动,在别的地方增强孩子的成就感。我们尊重了孩子的需求,有很多方式去满足孩子,他们就不会粘在手机上。 

第二,设立界限,巧妙利用手机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话:你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也会满足您的心理需求。 优妈曾看到一位高中家长的案例。在放暑假的时候,这位家长允许孩子当天背完单词之后玩手机游戏,背单词用的也是手机上的APP。结果整个寒假下来,孩子背会了两千多个单词,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甚至主动和爸爸商量自己开学后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孩子知道他写完作业可以玩手机,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惦记着,反而可以安心的写作业,提高效率。理解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只有先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才有机会帮助他们纠正恶习,走回正途。

第三,制定契约 有效的限制,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用手机的好习惯。酒不醉人人自醉,手机本身没有错,如何指导孩子合理有效的使用,才是帮助孩子的根本方式。 优优有一段时间也特别迷恋手机,后来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和孩子爸那段时间都特别忙,回到家也不得不用手机处理工作。 两人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她只能玩手机。 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我们全家人商议约定,每天必须放下手机一小时,这一个小时不能使用手机、电脑和iPad,于是在这段时间里,优优就安安心心写作业,我们会看看书,聊聊天。 为了让这个约定更有趣,我们还设定了积分,谁坚持的时间更久,谁的积分就更高,一个月下来,积分低的人,要帮助积分高的人满足一个心愿。 自从制定这个契约,家里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了,优优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也增强了不少。 

教育家简.尼尔森曾说过:好的家庭教育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 我是爱你的,我会陪伴你;我是有原则的,你要遵守;这才是对孩子好的教育态度。 为人父者,要理性而和善,我有力量,但不轻易使用暴力,让孩子在心里尊重你、佩服你。 为人母者,不能只是感性的爱孩子,还要立场坚定,孩子有什么难处,你可以帮他,但不能没有规矩。 每一种挑战,都伴随着契机,孩子沉迷手机的同时,不妨把它当成自己和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